村庄撤并调研报告与村庄整治工作情况汇报汇编(村庄撤并工作情况报告)

admin 总结范文 2023-09-16 38 0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村庄撤并调研报告与村庄整治工作情况汇报汇编,欢迎大家阅读借鉴。

村庄撤并调研报告与村庄整治工作情况汇报汇编(村庄撤并工作情况报告)

篇一

关于依兰县新农村建设撤并自然屯建设中心村的调研报告建立城乡 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这是党中央对统筹城乡 发展战略的丰富和发展, 是对构建新型城乡 关系选择的思路和方向。 建设中心村有利于把农民利益与市民利益、 工业发展与农业发展、 城镇建设与农村建设整体谋划、 统筹兼顾; 有利于坚持产业、 设施、 科技“三配套” , 基地、 企业、 市场“三统一” , 生态、 景观、 特色“三协调” , 土地、 劳力、设备“三集约” , 公共财政、 公共设施、 公共服务“三集聚” , 从而加快形成城乡 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近日我们对我县新农村建设中撤并自然屯建设中心村工作进行了 实地调研, 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 依兰县建设中心村撤并自然屯基本情况

1、 科学规划, 提高建设中心村撤并自然屯整体质量。 中心村本身是一个社区的概念, 必须按照农村社区化管理的要求进行规划建设。 我们总体思路是: 按照政府主导、 政策引导、 辐射带动、 农民自愿、 统筹兼顾、 集约集聚的原则推进中心村建设。 依兰县地处哈尔滨市东北部, 松花江和牡丹江汇合处, 是一个四周高, 中间低的盆地, 半山区、 丘陵式的农业大县。 全县总面积为 4, 616 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 315 万亩, 总人口 42 万, 其中农业人口 26. 6 万, 农业户 6. 2 万户 , 人均耕地面积 11 亩。 辖 9 个乡 镇、 132 个行政村、 365 个自然屯。 由于历史、 地域、 资源等原因这 365 个自然屯规模和生产生活条件差异较大。 超过 300户 以上的自然屯 39 个, 占全县自然屯总数的 1. 07%, 这些屯基本上都是中心村, 砖瓦化率超过 87%, 街道全部或者主要街道都是水泥路面, 有卫生所、 幼儿园、 小学校等公益设施齐全; 超过 200-300 户 的自然屯 115 个, 占全县自然屯总数的 31. 5%, 这些自然屯也大多是中心屯, 并且省、 市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基本都在其中, 砖瓦化率85%以上, 自来水入户 率 95%以上, 有线电视入户 率 82%, 主要街道实现硬化, 有排水设施, 街道绿化较好; 超过 100-200 户 以上的自然屯 129 个, 占全县自然屯总数的35%。

这部分自然屯居住人口 相对集中, 各项公益设施相对不完善; 少于 100 户 的自然屯是 82 个(其中少于 50 户 的自然屯还有 15 个) , 占全县自然屯总数的 22. 5%, 人口 19108 万人, 占农村总人口 的 7. 2%, 砖瓦化率 39%, 自来水入户 率 32%, 有线电视入户 率 41%。 这部分自然屯都是分屯, 交通不便, 公益设施不健全, 子女就学、 看病就医十分不便, 生产生活条件差。 硬件设施不完善的主要原因就是按照规划此类村在撤并范围内, 为避免重复建设, 放弃了 一些基础设施建设。 根据我县农村生产力发展实际情况, 我们坚持因地制宜、 尊重群众意愿的原则, 采取从易到难、 分层次推进、分类指导的方式方法对建设中心村撤并自然屯进行科学规划。

一是对城乡 结合部进行重点规划建设。 充分利用城镇公益基础设施的辐射带动功能, 帮助周边乡 村率先建设中心村。 如迎兰朝鲜族乡 中原村抓住建设松花江大桥工程和县委县政府建设迎兰新区的有利时机, 为体现民族特色, 加快村庄资源整合, 本着节约土地, 集中建设, 设施配套, 远近兼顾的原则, 在深入村屯, 多方走访调研, 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和充分酝酿讨论的基础上, 决定建设体现依兰小城镇发展水平, 集体现农业发展、 生产加工、 民俗风情于一体的朝鲜族聚居小区, 打造“中国最美朝乡 、 休闲度假天堂” 。

二是选择规模较大、 交通便利、 基础条件好的乡 (镇) 建设小城镇。 达连河镇是全国 500 个小城镇建设试点镇, 省级经济开发区哈尔滨市小康建设示范镇。 全镇共有19371 户 , 55468 人, 其中农业人口 24328 人。 镇域内松花江、 牡丹江沿境而过, 中煤龙化哈尔滨矿业有限公司、 哈尔滨煤化工有限公司、 佳木斯变电所、 晨光发电站等大中型企业驻扎在镇内, 从而具备了 大力发展小城镇的基本条件。

三是结合并村撤屯规划建设中心村。 如宏克力镇哈蜚村原来是有名的贫困村, 全村 336 户 、 只有 110 户 砖瓦房, 其中林丰屯 39 户 全是泥草房。 20**年他们抓住省级重点示范村的机会, 多方筹集资金 5000 多万元, 修建水泥路 5. 24 公里, 排水路边沟1. 2 万延长米, 新建休闲广场和江边公园, 改造泥草房 123 户 , 并建成一栋农民公寓5800 平方米, 使 90 户 农民全部搬进新居, 林丰屯实现了 整屯搬迁, 真正建成小城镇式的中心村。 三年来, 我县共投资近 6. 75 亿元, 建设中心村 27 个, 撤并自然屯 3个, 腾出土地 20**亩。 建成农民住宅楼 14 栋, 建筑面积 4. 25 万多平方米, 吸纳农民508 户 。

2、 打造亮点, 建成多个建设中心村合并自然屯样板。 注重试点, 为推进中心村建设积累经验。 全县第一批、 第二批省市县级试点、 示范村(镇、 场) 共 27 个, 累计投入资金 6. 75 亿元。 试点村镇累计硬化道路 163. 68 公里, 70. 85 万平方米, 配套修建路边沟 118. 48 公里。 环境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栽植绿化树木 20. 55 万株,安装铁艺栅栏和水泥围墙 27. 1 公里。 试点村基本实现了 绿树成荫, 花草掩映, 环境改善, 村容整洁。 27 个试点村镇基本都确定了 自己的立村产业, 医疗、 教育、 文化等基本达标,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基本实现了 新农村“二十字” 目 标, 特别是省级重点示范村哈蜚村, 该村产业突出生产发展, 成为全县的标杆, 同时得到了 省委、 省政府、 省新农村办公室的肯定和认可, 经验在全省现场会上交流。 同时, 在我们还打造出 3 条示范带, 一是以迎兰乡 烟筒山村、 中原村巴兰河漂流为主的生态旅游示范带; 二是以愚公乡 新宏村、 道台桥镇永丰村为主的科技园区示范带; 三是达连河镇为主的城乡 一体化示范带; 四是以宏克力镇哈蜚村、 团山子乡 远大村为主的小城镇示范带。

3、 发展生产, 为新农村建设积攒后劲。 近年来, 各级党委和政府都把发展生产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第一要务。 一是积极推进土地规模经营。 全县上下坚持“依法、 自愿、 有偿、 互惠” 的原则, 通过政策扶持、 培植典型、 扩大宣传等措施, 推广种植大户 、 合作社、 家庭农场、 涉农企业、 村集体经济组织、 联合经营、 场县共建 7 种经营模式, 加快了 土地规模经营的进程, 使土地、 资金、 技术等生产要素实现了 优化配置, 给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带来了 可喜的变化。 今年全县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达到 35万亩, 占耕地面积的 11%, 比上年增加 5 万亩, 比上年增长 17%。二是突出抓好特色种植, 促进农民增收。

1、 万寿菊种植, 按照“小菊花, 大产业” 的思路, 把万寿菊种植变为农民增收的途径之一, 全县完成 3 万亩种植任务。

2、 有机谷子种植, 重点打造有机小米品牌, 土城子村和苏格村发展有机谷子种植。

3、 红菇娘种植, 团山子乡 、 江湾镇要重点打造红菇娘专业村, 发展我县这一传统特色品牌, 使品牌变名牌, 面积不断扩大, 品质不断提高蔬菜种植, 依兰镇、 团山子乡 打造近郊蔬菜种植基地, 把五国城、 朝阳和南东兴蔬菜种植专业村。

4、 绿色和有机水稻种植, 迎兰乡 、 道台桥镇、 三道岗镇和团山子乡 发展有机绿色水稻基地, 打造全国知名的依兰稻米品牌, 绿色和有机食品认证面积达到 50 万亩。

三是加快壮大畜牧业和水产业, 促进主辅换位。 发展畜牧业是提高农业比较效益的重要

篇二

整治改造旧村庄推进建设新农村――**镇村庄整治改造的实践与思考 20**年,**成为全国百强县之首, **人感到十分荣耀, **镇作为**的一个乡 镇, 自然**人也感到十分的自豪。 通过几年的实践证明, **镇的新农村建设正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符合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的讲话精神, **的村庄整治改造工程就是新农村建设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是一个适形势、 顺民意、 得民心、 促发展的举措, 是解决建设用地十分紧缺的重要途径, 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任务的客观要求。

一、 村庄整治改造工程概况**镇从 20**年开始实施农村“村庄整治改造工程” , 其主要目 的是撤并行政村、 减少自然村、 建设中心村、 扩大新镇区, 合力共创经济强镇; 从根本上缩小城乡 差别, 改善投资环境, 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水平, 盘活存量土地, 节约利用土地资源, 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具体有“五建” :

一是拆迁新建。 就是对一些不符合总体规划要求, 影响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 并已经纳入镇区和工业园区规划改造的村落和城镇结合部, 在土地统一征用后, 实行整体向镇区搬迁, 统一安置, 集聚居住, 不断扩大镇区的规模范围, 发挥城镇基础设施齐全的优势功能, 提升城镇的品味。

二是提前迁建。 就是对一些暂时未列入拆迁计划, 但房屋比较陈旧, 又急需翻建的农户, 可以进行预拆迁, 防止原址翻建后给今后的拆迁带来不必要的重复损失。

三是合并组建。 就是通过行政村的撤并(**镇从 20**年的 59 个行政村减少到 18个行政村) , 由若干个自然村合并组成中心村, 集中建设居住区, 实现基础设施共享, 减少各种重复投入。

四是整治改建。 就是对一些居住疏、 占地多, 土地资源利用率较低的村, 通过科学规划, 合理布局, 结合土地复垦整理, 盘活利用村级存量建设用地, 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

五是保护古建。 就是对赵陵村等具有悠久历史文化内涵的古村落、 古建筑进行保护和修建,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合理开发利用古村落的旅游资源。 到 20**年初, **镇18 个行政村, 174 个自然村, 23220 户 农户 。 现代化示范村建设已全面启动, 前 3 年中投入人民币 3 亿多元, 已整体拆迁自然村落 5 个、 涉及农户 476 家、 拆除旧房面积16328 万平方米, 已安置动迁房 963 套, 正在建造 520 套, 填掉废河浜 3 万多平方米, 整治村庄面积 23. 51 万平方米, 节约、 多余土地面积 15 万平方米, 新增镇村公路 5. 17 万平方米, 延伸了 花园路、 新吴街、 海虹路, 相继建成了 港浦路、 俱进路、学士路、 银河路、 振新路, 扩大了 镇区范围, 高起点完善了 城镇功能。 规划新建了 **莲花苑、 **丽水湾、 **牡丹园、 **现代化先行村等农民动迁小区, 部分农民相继进城镇居住。 目 前, 还有 20 家房产开发公司进驻**开发建设, “绿化、 亮化、 美化” 等基础设施得到共亨, 人居环境日益改善, 乡 镇变化日新月 异。

二. 抓重点, 树典型**村位于长江南路沿线, 四周被工厂包围, 环境脏、 乱、差, 社会矛盾比较突出, **镇政府根据**市城市总体规划要求, 借长江路沿线大环境整治改造这契机, 结合新农村的建设, 于 20**年初, 成立了 **地区整治改造指挥部,按照**镇配套编制新镇区控制性规划, 坚持适度超前投入, 多渠道筹资, 滚动式开发的创新理念, 高质量提升乡 镇环境水平。 **地区整治改造工程, 总投资 2 亿多元, 总面积 248 亩, 涉及农户 330 户 , 包括公共设施用地平均每户 占地 500 平方米(折 0. 75亩/户 ) , 通过整体拆迁新建牡丹园, 以主房拆一还一的比例, 平均每户 300 平方米的建筑面积, 每平方米 900 元补价计算, 每户 包括附助房、 附助设施、 过度费等各项补助, 可得到 35 万元左右的补偿款, 如果拿大(115 平方米) 、 中(90 平方米) 、小(70 平方米) 三大套住房, 以每平方米 1200 元的成本价计算, 基本可以持平。 如果拿二套住房, 还可多 10 多万元, 可以解决部分经济相对困难农户 的装修费, 使动迁安置成为造福百姓的实事工程、 放心工程、 满意工程。

从眼前利益来看, 政府是有很大的难度的, 一是总有一些人不满足, 漫天要价; 二是目 前政府要拿出一笔相当可观的起动资金。 但从长远利益考虑, 集体和个人互惠互利, 老百姓得到了 实惠, 政府也改善了 投资环境, 盘活了 存量土地, 促进了 经济的发展; 通过宅基地复垦整理, 实施挂钩政策, 置换到规划区范围内开发建设, 用于住宅和经营性用地拍卖, 发展工业经济和富民合作社。 以建造 6 层住宅测算, 平均每套 100 平方米, 每户 3 套安置房,2 户 6 套安置房占地面积 100 平方米, 附加公共设施用地 200 平方米, 6 套商品房占地 300 平方米, 安置给 2 户 拆迁的农户 , 可节省 700 平方米的土地面积, 政府补偿动迁户 的补偿金是 35 万元/户 , 将平均每户 500 平方米整理后的宅基地置换, 以 60 万元/亩的商住评估价出让, 每户 的宅基地面积(500 平方米) 价格为 45 万元, 基本与补偿等各项费用持平, 只是政府急需一笔可观的周转资金, 其可谓是两全其美的好办法。 有了 先行区, 树立了 村庄整治的典型, 全镇的村庄整治改造工程就学有榜样、 超有目 标。

三、 几点重要启示成绩值得自豪, 但不值得骄傲; 变化值得回味, 但不值得陶醉。 我们关心的不在于今天的业绩, 而在于明天的发展; 不在于今天的结果, 而在于明天的起点。 **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只是个开始, 村庄整理也绝非一朝一夕之事,不可能一蹴而就, 也不仅仅是翻翻房子, 修桥铺路, 这只是一个侧面, 反映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 我们建设新农村的计划是切实可行的, 通过对老村庄的整治改造, 既改造了 环境, 发展了 经济, 实现了 富民的目 标, 又盘活了 存量土地, 通过深入挖潜, 将相应减少的农村建设用地空间移位(挂钩) 等面积增加城镇建设用地指标。 初步估算, 全镇 23220 户 农户 通过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不懈努力改造, 可盘活存量土地约 1 万亩, 这是发展经济的重要载体, 同时, 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趋势。 因此, 要以本镇的实际出发, 科学编制新一轮乡 (镇) 总体规划; 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先导, 做好村镇建设规划和土地整理专项规划; 科学制定“十一五” 期间土地整理目 标、 任务, 要按照“规划先行, 正确引导, 政策扶持, 农民自愿, 多方投入” 的原则, 有计划、 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整理。 通过**的村庄整治改造, 获得了 一些有益的启示: 其一: 实行村庄整理, 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是**已成为全国“两个率先” 的排头兵, 改善农村生活环境, 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是村庄整理, 建设新社区, 有利于减少农民宅基地数量, 可以新增数以万计的建设用地, 减缓用地矛盾, 节约和合理利用土地, 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 保护耕地, 实现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

三是改革开放, 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 农民的收入纵向相比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农民对生产发展, 生活富裕, 乡 风文明, 村容面貌, 民主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愿望日益强烈, 人心所向, 众望所归。 其二: 实行村庄整理, 必须因地制宜, 科学定位; 整体规划, 镇村联动; 综合整治, 持续发展。 我镇这几年在推进镇村改造中, 注重中心镇的建设, 在拆迁村庄时, 也主要集中在开发区、民营区, 其最初的动因也是为了 招商引资, 而一味地迁就一些外商

篇三

**县农村环境集中整治工作汇报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20**年 11 月 17 日) 今年以来, 我县按照省、 市关于农村环境集中整治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 着力健全机制、 落实措施、 立足长远, 统筹发展, 深入扎实开展农村环境集中整治, 全县农村环境面貌发生较大改观, 综合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现将我县农村环境集中整治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 主要做法

(一) 领导重视, 组织健全。 为切实加强对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领导, 及时召开县委常委会进行了 专题研究部署, 并于 3 月 10 日召开了 全县动员大会, 成立了 由县主要领导任组长、 县四家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县农村环境集中整治工作领导组,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 办公地点设在县委农办, 具体负责活动的日常工作。各乡 镇、 各职能部门也分别成立了 相应的工作班子, 通过上下联动, 增强了 工作合力, 为全县农村环境集中整治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了 有力的组织保障。 同时, 在工作开展中, 我县要求单位主要领导必须做到“三个凡是” , 凡是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会议主要领导都亲自参加, 凡是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事项主要领导都亲自安排, 凡是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活动主要领导都亲自参与。 今年以来, 县委书记、 县长李振兴同志多次带领县四家有关领导及各职能部门负责人深入各乡 镇、 村委现场办公, 现场解决问题, 确保了 整治工作顺利开展。

(二) 制定方案, 明确责任。 及时制定了 《**县农村环境集中整治工作实施方案》 , 确定了 国道、 省道、 县乡 主要道路、 乡 镇政府所在地及新型社区“一眼净” 的目 标。 县四家领导分包到具体村镇, 对环境整治工作负总责; 整治工作领导组成员单位按照各自分工具体抓好落实; 各乡 镇作为环境整治工作的主体单位, 均将此项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 抽出专人具体抓好落实; 各督导组定期不定期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适时督导并编排下发督查通报, 确保此项工作有安排、 有措施、 有成效。 县直部门联系帮扶, 并制定具体帮扶办法, 在资金、 信息、 项目 等方面进行扶持, 有力地促进了 我县农村环境集中整治工作的开展。

(三) 加大投入, 集中整治。 县财政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 拿出 3100 多万元的专项资金, 大力开展农村环境卫生专项整治活动, 对国道、 省道、 县道两侧、 全县 80%的行政村等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其中: 投资 1500 万元新修县乡 水泥道路 35 公里; 出动车辆 3500 多台次, 铲车、 钩机 500 台次, 清运垃圾 20 多万吨, 拆除乱搭乱盖遮阳棚及违章构筑物 1850 多个, 清理臭水沟 38000 多米, 墙体刷白 150 多万平方米; 购臵地上垃圾周转箱 28 个, 自卸式垃圾运输车 14 辆, 环卫人力三轮车 140 辆,垃圾环保箱 420 个, 环卫工具 140 套。 各乡 镇多方筹集资金投入 400 多万元, 进行环境综合整治, 有效改变了 全县农村环境卫生“脏、 乱、 差” 的现状。

(四) 强化宣传、 广泛参与。 为提高全县人民共同参与的积极性, 自开展农村环境集中整治工作活动以来, 利用县电视台、 广播电台、 政府网站对全县涌现出的先进典型进行全方位宣传。 各乡 镇和新型社区通过出动宣传车、 悬挂过街横幅、 刷写宣传标语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 试点村也通过村头大喇叭、 召开村民代表会、 党员会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动员, 切实提高了 广大干群共同参与清洁环境、 美化乡 村的积极性。同时,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中, 我县要求县乡 各级党员干部在下基层调研、 征求意见时, 要向群众宣传开展农村环境集中整治的重要意义, 让群众了 解此项活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向纵深发展, 确保了 活动的实效性。

(五) 建章立制、 确保长效。 为确保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我县在集中整治的基础上, 探索建立了 卫生打扫机制、 垃圾清运机制、 全天保洁机制、 门前“三包” 机制、 村民自治机制等一系列制度, 并结合我县实际, 实行“四个统一” : 统一规范摊点, 实行划行归市; 统一入店经营, 杜绝乱摆乱卖和占道经营; 统一拆除乱搭乱盖遮阳棚和广告牌; 统一实行垃圾袋装, 日产日清。 同时, 还按照“属地管理” 和“分级负责” 的原则, 加强乡 镇政府所在地和集贸市场的监管力度, 确保了 农村环境自治工作的稳定性、 长效性。

二、 存在问题

(一) 建设资金仍显不足。 农村环境集中整治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据初步测算每村投入建设资金至少 500 万元以上。 由于我县经济欠发达, 广大农村基础设施差、 村级集体经济落后、 农民收入低, 现有的资金远远不能满足建设需求。

(二) 村庄整治难度大。 村庄分散、 基础条件差、 外出人口 多, 村级集体经济十分薄弱, 加上整治建设的原材料成本的上涨, 致使整治难度加大。

(三) 后续管理机制欠缺。 近年来, 农村各项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但由于管理经费欠缺, 导致个别村仍存在基础设施建后无人管理现象, 缺乏长效管理机制, 如公厕、 道路、 绿化、 路灯等管理都不到位。

三、 下步工作打算

(一) 持续强化组织领导。 一是完善领导联系制度。 深化 1 条线路 1 位县领导联系督导, 1 个村庄 1 个部门联系指导, 1 个重要节点 1 位乡 镇班子联系的“三个一”工作联系制度。

二是完善工作机制。 探索建立“财政补助一点、 村级集体投入一点、 受益农户 筹措一点” 长效管理经费管理筹措机制, 切实做到人员、 经费、 职责、 制度四落实。

三是形成工作合力。 强化部门协调合作, 推进农村环境集中整治工作合力。

四是完善考核办法。 将农村环境集中整治工作列入乡 镇、 部门综合目 标责任考核体系, 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与各种评先评优挂钩。

(二) 持续提升规划水平。 坚持高起点规划, 高标准建设。 在规划上, 对点线面进行统筹谋划, 水、 田、 房、 路综合改造。 把每一农户 作为一个景观小品来谋划, 把沿线每一个村庄作为一个特色景点来打造, 把每个乡 镇、 每条线作为一个特色景区、一个特色风景线来建设。 努力实现“一线一名一主题、 一村一韵一特色” 的规划格局, 推动一村一景致、 一路好风光整治成效的形成, 为我县“美丽**、 整洁村镇” 建设奠定基础。

(三) 持续加大资金投入。 一是县财政加大对农村环境集中整治建设的投入, 积极开展农村环境集中整治建设工作。二是加大资源整合力度。 遵循政府引导、 社会参与、 注重实效、 互利双赢、 公开透明的原则, 引导动员工商企业及社会力量全面参与新农村建设, 鼓励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社区物业管理等方面作出积极贡献。

(四) 加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 以科学规划为基础, 出台政策, 加大投入,进一步加强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利用。 以搬迁农户 促保护、 集合要素展风貌、 加固修缮促开发、 原始

篇四

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总结今年以来, 我村以党的十大精神为指导, 以改善民生为目 标, 以扩大公共服务为重点, 牢固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的理念, 积极开展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并取得一定成效, 为村经济建设和居民生活提供了 良好的外部环境。 现将今年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 主要工作情况

(一) 统一思想,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 由村支部书记任组长, 村委会主任为副组长, 其他村两委会班子为成员。 负责制定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 综合协调整治过程中的主要矛盾, 审定重大项目 实施方案, 检查督促重大项目 实施的进度。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办公室设在村办公室, 具体负责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日常工作。

(二) 建章立制、 明确具体责任为了 使相关整治工作能有章可寻, 各类工作人员能各尽其责, 村制定了 《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长效管理考核暂行办法》 、 《保洁员工作职责》 、 《保洁员百分制考核办法》 、 《垃圾处理责任书》 。

(三) 宣传引导、 提高居民素质为让更多居民支持农村环境整治工作, 我村在日常工作中坚持宣传教育先行, 积极营造“保护环境, 人人有责” 的社会氛围。 一是进行自上而下的发动, 利用村干部工作会议、 村党员会议、 村民代表会议、 村民小组会议, 强调环境整治的重要性和这项工作带给每个群众的好处。

二是利用广播、 黑板报、 宣传橱窗、 张贴标语广泛宣传。 同时, 发放了 致全村居民的一封信, 号召全村居民积极行动起来, 自觉保护环境设施, 珍惜环境卫生。

三是组织党员、 干部、 学生等开展“你扔我捡、 共建家园” 义务活动, 确保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人人参与。

(四) 狠抓落实, 改善农村环境

1、 建立保洁队伍、 垃圾日产日清。 村建立了 一支由名保洁员组成的保洁队伍, 实行“户 集、 组收、 村运、 村处理” 的管理模式, 做到了 整个村保洁全覆盖, 确保了 条条道路有人扫、 处处垃圾有人清。 保洁员具体工作由村委会安排, 严格按照“五个一” (即一辆板车、 一把扫帚、 一把铁锹、 一只袖标、 一件红马甲) 标准规范化保洁; 同时, 要求“两扫两保一巡查” , 即上午、 下午各扫一遍, 各保一次, 下班前巡查一次。

2、 加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 村共设置了 1 个垃圾填埋场和个垃圾箱, 每个垃圾箱都有专人负责清运垃圾和日常维护。

3、 彻底消灭朝天粪池, 改厕户 新增户 , 现全村改厕率达到%组织人员清除、 打捞的河面漂浮物, 并落实长效河道保洁制度。

(五) 严格考核、 及时督促整改成立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考核小组, 具体工作村环境整治领导小组负责, 每月 对保洁员的工作进行检查, 出考核简报, 公布考核成绩, 列出存在问题, 督促整改。 同时, 根据考核成绩对相关工作人员发放绩效考核奖。 通过这次农村环境整治使本村的村容村貌得到了 明显的改善, 村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 进一步提高, 我们将以此作为新起点, 以更高的要求, 更实的工作, 总结经验,狠抓长效管理, 长期保洁, 使环境更整治, 村容村貌更美化, 为下一步的整治建设工作起好头。

评论